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歙县经济开发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
2、项目性质:新建
3、建设单位:黄山高铁新区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
4、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内容位于歙县经济开发区,距离歙县县城约5公里
5、建设规模:项目计划新建园区范围内及周边道路11条,设计道路总长度20.5km;配套建设道路沿线供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电信管网工程,包括供水管网15.14km、污水管网27.0km、雨水管网19.4km;新建公租房210套,总建筑面积16200m2;建设汽摩配机械产业基地标准化厂房工程;新建安置房160套,总建筑面积16565m2。
根据项目设计方案及歙县经济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本项目涉及建设内容中,除二环路外,其他建设内容均位于歙县经济开发区内。
6、项目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为1016万元,占工程投资总额的2.03%。
项目具体工程内容分布见图2-1-1所示,项目组成汇总见表2-1-1。
图2-1-1 拟建项目地理位置图
表2-1-1 项目工程内容组成一览表
类别 工程名称 工程规模
主体工程 道路工程 新建练江大道、布射路、经二路、经三路、经四路、纬四路、纬五路、纬六路、纬七路、纬八路和二环路,设计总长20.5km
管网工程 沿道路铺设供水管网15.14km,设计管径DN300~600;污水管网27.0km,管径DN400~1200;雨水管网19.4km,设计管径DN800~1500;燃气管网9.48km,设计管径DN200~300;
公租房(一期)工程 选址位于皖赣铁路和纬八路之间,东侧紧邻经四路,规划占地面积约27.6亩,建设公租房210套,总建筑面积16200m2
标准化厂房
工程 新建汽摩配机械产业基地标准化厂房工程,选址位于皖赣铁路以北,经四路东侧位置,规划占地面积54.2亩,设计建筑面积45000m2
安置房(一期)工程 规划建设2个安置小区,分别为新民安置小区和东山营安置小区,建设安置房160套,设计总建筑面积16565m2。其中,新民安置小区8315m2,东山营安置小区8250m2
辅助工程 交通辅助设施 各新建道路沿线配套设置交通设施、照明工程以及绿化工程等
环保工程 道路工程 路段沿线设置禁鸣标识
安置房工程 临路一侧住宅楼采用通风隔声窗
配套商业建筑预留油烟收集装置和集中烟道,预留隔油沉淀池。设置污水收集管道,预留化粪池等设施,生活污水进入歙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设置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标准化厂房 采取“雨污分流、清污分流”排水方式,生产废水管道布设采用管沟方式,污水收集管放置于明沟内,且为架空布置。预留生产废水预处理设施,厂区废水排放应满足行业排放标准和歙县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车间内预留生产工艺废气收集装置、输送管道及废气处理措施,确保各企业工艺废气排放满足相关行业标准要求
2.2 新建道路工程
2.2.1 项目组成
根据设计方案,本项目计划新建园区范围内及周边道路11条,包括练江大道、布射路等设计道路总长度20.5km。各拟建道路基本信息见表2-2-1。
表2-2-1 拟新建道路基本信息一览表
序号 道路名称 起讫点 长度
(m) 等级 红线宽度(m) 设计车速(km)
1 练江大道 二环路~皖赣铁路 1030 城市主干道 60 60
2 布射路 纬六路~纬八路 1136 城市次干道 30 50
3 经二路 纬六路~纬八路 1443 城市次干道 24 50
4 经三路 二环路~纬八路 1500 支路 18 30
5 经四路 二环路~纬八路 1315 支路 18 30
6 纬四路 经三路~练江大道 875 城市主干道 40 60
7 纬五路 经三路~练江大道 920 城市次干道 24 50
8 纬六路 滨河路~滨河大道 2426 城市次干道 24 50
9 纬七路 滨河路~滨河大道 2543 城市主干道 40 60
10 纬八路 布射路~经四路 1948 支路 18 30
11 二环路 呈歙路~滨河路 4230 城市主干道 40 60
2.2.2 路基工程
2.2.2.1 设计原则
(1)根据不通道路所处的区域,布置不同的横断面形式,使其满足交通服务功能,并与该区域的路网相协调。
(2)充分考虑道路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尽可能多的设置绿化用地。
(3)在穿越城市已建成的路段,充分考虑道路两侧居民﹑单位的通行要求。
(4)在建筑密集区,合理布置断面形式,采取工程措施减少道路用地,尽可能少拆迁。
(5)考虑近远期结合,预留管线位置,为远景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
2.2.2.2 路基横断面
根据设计方案,本次工程拟建道路中,练江大道、纬四路和二环路设计道路等级均为城市道路主干道;而布射路、经二路、纬五路和纬六路设计道路等级均为城市次干道;经三路、经四路和纬八路设计道路等级均为支路。
各道路的设计横断面分述如下:
(1)练江大道
设计道路规划红线宽60m,采用B-B断面形式。
断面布置:11.5m(绿地)+3.5m(人行道)+3.5m(慢车道)+11.5m×2(行车道)+3.5m(慢车道)+3.5m(人行道)+11.5 m(绿地)=60m
(2)布射路
设计道路规划红线宽30m,采用C-C断面形式。
断面布置:5.5 m(人非共板)+2.0m(绿化分隔带)+7.5m×2(行车道)+2.0m(绿化分隔带)+5.5m(人非共板)=30m
(3)经二路
设计道路规划红线宽24m,采用D-D断面形式。
断面布置:3.0m(人行道)+1.5m(绿化分隔带)+7.5m×2(行车道)+1.5m(绿化分隔带)+3.0m(人行道)=24m
(4)经三路
设计道路规划红线宽18m,采用E-E断面形式。
断面布置:3.0 m(人行道)+6.0m×2(行车道)+3.0m(人行道)=18m
(5)经四路
设计道路规划红线宽18m,采用E-E断面形式。
断面布置:3.0 m(人行道)+6.0m×2(行车道)+3.0m(人行道)=18m
(6)纬四路
设计道路规划红线宽40m,采用A-A断面形式。
断面布置:5.0 m(人行道)+5.5m(慢车道)+2.0m(绿化分隔带)+7.5m×2(快车道)+2.0m(绿化分隔带)+5.5m(慢车道)+5.0m(人行道)=40m
(7)纬五路
设计道路规划红线宽24m,采用D-D断面形式。
断面布置:3.0m(人行道)+1.5m(绿化分隔带)+7.5m×2(行车道)+1.5m(绿化分隔带)+3.0m(人行道)=24m
(8)纬六路
设计道路规划红线宽24m,采用D-D断面形式。
断面布置:3.0m(人行道)+1.5m(绿化分隔带)+7.5m×2(行车道)+1.5m(绿化分隔带)+3.0m(人行道)=24m
(9)纬七路
设计道路规划红线宽40m,采用F-F断面形式。
断面布置:3.5 m(非机动道)+2.5m(绿化分隔带)+11.5m×2(快车道)+2.5m(绿化分隔带)+3.5m(非机动道)+5.0m(绿地)=40m
(10)纬八路
设计道路规划红线宽18m,采用E-E断面形式。
断面布置:3.0 m(人行道)+6.0m×2(行车道)+3.0m(人行道)=18m
(11)二环路
设计道路规划红线宽40m,采用G-G断面形式。
断面布置:5.0 m(人行道)+3.0m(绿化分隔带)+4.5m(慢车道)+7.5m×2(快车道)+4.5m(慢车道)+3.0m(绿化分隔带)+5.0m(人行道)=40m
各类型道路的设计横断面分别见图2-2-1~图2-2-7。
图2-2-1 A-A型道路横断面示意图
图2-2-2 B-B型道路横断面示意图
图2-2-3 C-C型道路横断面示意图
图2-2-4 D-D型道路横断面示意图
图2-2-5 E-E型道路横断面示意图
图2-2-6 F-F型道路横断面示意图
图2-2-7 G-G型道路横断面示意图
2.2.2.3 路基纵断面
道路纵断面设计标高主要根据规划路网控制标高、现有道路标高、两侧建成区地平标高、现状自然地面及地下水位标高、城市防洪标高、桥梁控制标高、通航要求及相交道路等控制性标高来确定。
道路纵断面设计标高为道路中线路面标高或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路面标高,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2.3 路面工程
根据国内及我省修建路面经验,同时,从减轻噪音、保护环境,提高路面行驶舒适性、安全性,以及从施工、养护及造价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本项目涉及道路工程中,歙县经济开发区范围内道路采用水泥砼路面,二环路采用沥青砼路面。
(1)水泥砼路面
设计路面结构如下:
机动车道:24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水泥含量)+30cm厚天然级配砾石底基层,素土夯实,结构层总厚为74cm
非机动车道:22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30cm厚天然级配砾石底基层,素土夯实,结构层总厚为52cm
人行道:25×25×5cm预制水泥砼彩色道板+2cm 厚1:4水泥砂浆+15cm厚5%水泥稳定级配砾石基层,素土夯实,人行道中央设置0.75m宽盲道
水泥砼路面设计路面结构见图2-2-8。
图2-2-8 水泥砼路面设计结构示意图
(2)沥青砼路面
设计路面结构如下:
机动车道:4cm厚细粒式沥青砼+6cm厚粗粒式沥青砼+3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5cm厚天然级配砾石底基层,素土夯实,结构层总厚为74cm
非机动车道:3cm厚细粒式沥青砼+4cm厚粗粒式沥青砼+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厚天然级配砾石底基层,素土夯实,结构层总厚为52cm
人行道:25×25×5cm预制水泥砼彩色道板+2cm 厚1:4水泥砂浆+15cm厚5%水泥稳定级配砾石基层,素土夯实,人行道中央设置0.75m宽盲道
沥青砼路面设计路面结构见图2-2-9。
图2-2-9 沥青砼路面设计结构示意图
2.2.4 交叉工程
道路交叉口采用平面交叉,干路之间采用信号灯控制组织交通,对部分交通量大、交通拥挤的交叉口进行扩大处理,渠化交通,提高交口通行能力。
2.2.5 附属工程
1、无障碍设施
本工程无障碍设计需在道路路段人行道、沿线单位出入口、道路交叉口、人行过街设施、桥梁、公交车站等设施处满足视力残疾者与肢体残疾者以及体弱老人、儿童等利用道路交通设施出行的需要。
2、交通设施
根据道路断面型式以及交通管理的需要,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根据人流流向及流量,确定公交线路及站点。达到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交通系统的协和运作、充分利用交通系统资源的目的。本项目设计配套的交通设施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等。
3、照明工程
按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进行分级,以满足平均亮度(或照度)、亮度(或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诱导性及照明功率密度值等五项指标为标准,进行新建道路沿线配套照明工程建设。
4、绿化工程
①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
②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
③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④结合城镇特色,强调识别性及统一性,体现城镇的人文环境景观,不同的环境赋予城市不同的个性。
项目设计道路绿化景观效果分别见图2-2-10和图2-2-11。
图2-2-10 典型路段景观绿化效果示意图(一)
图2-2-11 典型路段景观绿化效果示意图(二)
2.3 管网工程
根据设计方案,为完善歙县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各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均配套进行沿线的给、排水管网以及燃气管网建设。
2.3.1 供水管网
1、供水水源
开发区供水水源由歙县西部的二水厂供给,规划供水主管由二环路、布射路、新安江大道、练江大道的主干管接入,近期可由练江大道已建干管接入。
2、管网布置
采用环枝状相结合的管网系统,干管在南北各片区内形成环状供水系统。供水管道沿南北向道路西侧或东西向道路南侧,本区供水管管径在Dg300mm~Dg400mm;转输水管管径在Dg400mm~Dg600mm。
本项目供水管网均沿路铺设,在道路施工时一并施工。项目供水管网设计规模汇总见表2-3-1,区域供水管网分布见图2-3-1。
表2-3-1 项目供水管网设计规模汇总一览表
序号 道路名称 起点 终点 长度(m) 管径
1 练江大道 二环路 皖赣铁路 1030 DN400
2 布射路 纬六路 纬八路 1136 DN400
3 经二路 纬六路 纬八路 1443 DN300
4 经三路 二环路 纬八路 1500 DN400
5 经四路 二环路 纬八路 1315 DN300
6 纬四路 经三路 练江大道 875 DN600
4 纬五路 经三路 练江大道 920 DN300
8 纬六路 滨河路 练江大道 2426 DN300
9 纬七路 滨河路 练江大道 2543 DN400
10 纬八路 布射路 经四路 1948 DN300
合计 15136
2.3.2 排水管网
1、排水体制
根据歙县经济开发区的排水工程规划,开发区的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分散就近排入河道,污水收集进入规划污水管道系统,进入歙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2、污水管网规划
开发区规划建设污水干管DN500-DN800,后经布射路过铁路至一期开发区新安江大道污水主管,最后污水经过河截污干管DN800至城区市政污水管网系统,统一纳入歙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规划各片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规划区内污水管;区域范围内的企业废水由各工业企业自行处理达到接管标准后输入污水管网。
本项目供水管网均沿路铺设,在道路施工时一并施工。项目污水管网设计规模汇总见表2-3-2,区域污水管网分布见图2-3-2。
表2-3-2 项目污水管网设计规模汇总一览表
序号 道路名称 起点 终点 长度(m) 管径 备注
1 练江大道 二环路 皖赣铁路 1030 DN400-500 2/1
2 布射路 纬六路 纬八路 1136 DN700
3 经二路 纬六路 纬八路 1443 DN500
4 经三路 二环路 纬八路 1500 DN400-500 2/2
5 经四路 二环路 纬八路 1315 DN400-600 2/1/1
6 纬四路 经三路 练江大道 875 DN600
4 纬五路 经三路 练江大道 920 DN400
8 纬六路 滨河路 练江大道 2426 DN400
9 纬七路 滨河路 练江大道 2543 DN400-600 3.5/0.5/1
10 纬八路 布射路 经四路 1948 DN600-700 1/2
11 二环路 呈歙路 滨河路 4230 DN500-1200
合计 19366
为改善歙县城区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完善区域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歙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在歙县徽城镇渔梁村三街组建设了歙县污水处理厂。设计采用氧化沟处理工艺,总处理规模6万m3/d,其中一期工程3万m3/d,二期工程3万m3/d。歙县环保局以“歙环字【2008】06号”,同意本项目建设。
歙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于2008年7月开工建设,于2009年12月建成运行。
拟建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位于歙县经济开发区范围内,项目建成后,区域内废水可以经开发区污水管网收集后,进入歙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中一级B标准后,最终排入练江。
图2-3-1 歙县经济开发区给水工程规划图
图2-3-2 歙县经济开发区污水工程规划图
图2-3-3 歙县经济开发区雨水工程规划图
图2-3-4 歙县经济开发区燃气工程规划图
3、雨水管网规划
根据规划各片区的地形特点以及现状情况,对规划区内的自然水系,除开发特别需要改造外,尽量维持保护起到蓄水防洪的同时又具观赏价值的水景观,保留区内部分塘泊和原有生态水系,可局部对原有沟渠予以整修、改造。规划结合竖向规划和原有沟渠走向的改造,合理划分排水区域,各组团结合竖向和道路规划,完善排雨水管渠系统;雨水就近排入涵管或沟渠,后排入布射河、扬之河。
本项目雨水管网均沿路铺设,在道路施工时一并施工。项目污水管网设计规模汇总见表2-3-3,区域雨水管网分布见图2-3-3。
表2-3-3 项目雨水管网设计规模汇总一览表
序号 道路名称 起点 终点 长度(m) 管径 备注
1 练江大道 二环路 皖赣铁路 1030 B*H=5*3 排水渠
2 布射路 纬六路 纬八路 1136 DN1200
3 经二路 纬六路 纬八路 1443 DN800
4 经三路 二环路 纬八路 1500 DN800-1500
5 经四路 二环路 纬八路 1315 DN800-1200
B*H=5*3
排水渠
6 纬四路 经三路 练江大道 875 B*H=5*3 排水渠
4 纬五路 经三路 练江大道 920 DN800
8 纬六路 滨河路 练江大道 2426 DN800
9 纬七路 滨河路 练江大道 2543 DN800-1500
B*H=5*3
排水渠
10 纬八路 布射路 经四路 1948 DN800-1000
B*H=5*3
排水渠
11 二环路 呈歙路 滨河路 4230 DN800-1200
合计 19366
2.3.3 燃气管网
1、气源规划
规划城市燃气气源采用天然气,开发区天然气主要来自开发区内菲诺燃气公司CNG站。
2、管网布置
规划燃气中压管网沿规划区主要干道(南北向道路西侧或东西向道路南侧)的人行道上布置,尽量形成环网系统,采用枝状与环状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实现稳定供气。
天然气输配管网系统经天然气门站、储配站、高压管网、由区内高-中压调压站、中压 A 级管网、中~中调压站、中压 B 级管网、中~低压调压站(箱)及街区管、户内管组成。管道选线应遵循先人行道,后慢车道再快车道的原则,尽量避免与高压电缆平行敷设,以减少管道的腐蚀。本项目燃气管网均沿路铺设,具体由燃气部门负责设计并施工。项目燃气管网设计规模汇总见表2-3-4,区域燃气管网分布见图2-3-4。
表2-3-4 项目燃气管网设计规模汇总一览表
序号 道路名称 起点 终点 长度(m) 管径
1 练江大道 二环路 皖赣铁路 1030 DN300
2 布射路 纬六路 纬八路 1136 DN300
3 经二路 纬六路 纬八路 970 DN200
4 经三路 二环路 纬八路 1000 DN200
5 经四路 二环路 纬八路 1015 DN200
6 纬四路 经三路 练江大道 875 DN300
7 纬七路 滨河路 练江大道 2543 DN200
合计 9842
2.3.4 电力电信工程
1、电力工程
规划铁路以南片区设置110kV 忠塘变1座,位于桂林路与扬之路交口东南处;铁路以北片区设置110kV上宅变1座,位于经二路与纬三路交口西北处;其中每座站均采用户外式设置,规模2×50兆伏安,用地面积1公顷。终期10千伏出线均按24回线路考虑。近期供电可由已建设的110kV忠塘变的10kV出线提供。
规划范围内10kV以下电力线路全部沿南北向道路东侧或东西向道路北侧埋电缆沟敷设。10KV线路供电方式为环网供电。
电力工程具体由电力部门负责设计并施工
2、电信工程
近期开发区的弱电综合管道源自歙县城区市政综合光缆;远期在靠近布射河公共设施用地上规划一座弱电枢纽大楼,用地1公顷。
规划本区通信线路沿规划区的南北向道路西侧或东西向道路南侧的人行道上以同沟不同井的综合管沟方式敷设。规划主干道路安排20孔,次干道路安排12孔。电信电缆线路均采用PVC管保护埋地敷设。
具体的通信管道路由位置,在市政道路建设,考虑综合管线布局时一并设计。
工程管线设计最小覆土深度见表2-3-5。
表2-3-5 工程管线设计覆盖深度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管线名称 电力管线 电信管线 热力管线 燃气
管线 给水管线 雨水排水管线 污水排水管线
直埋 管沟 直埋 管沟 直埋 管沟
最小覆土深度(m) 人行道下 0.5 0.4 0.7 0.4 0.6 0.2 0.6 0.6 0.6 0.6
车行道下 0.7 0.50. 0.8 0.7 0.8 0.2 0.9 0.7 0.7 0.7
2.4 公租房(一期)工程
2.4.1 设计方案
为满足歙县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建设要求,本项目计划新建公租房一处,选址位与位于皖赣铁路和纬八路之间,东侧紧邻经四路区域。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27.6亩,本次为一期工程,计划建设公租房210套,总建筑面积16200m2。项目设计均为多层建筑,砖混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为一级。项目设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4-1。
表2-4-1 公租房(一期)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1 占地面积 亩 27.6
2 建筑面积 多层住宅 m2 12600
配套商业及公建 m2 3600
4 建筑密度 % 27.8
5 容积率 / 1.42
6 绿地率 % 45.5
2.4.2 公用工程
项目设计主要配套公用工程分述如下:
1、供水
项目设计供水系统包括生活给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等,设计供水压力0.28MPa。
项目供水采用市政自来水,由纬八路上市政自来水管网进水,进水管管径为DN150。给水管网在小区内成环布置,供给区内住宅和公建等的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供水方式采用下行上给式。住宅按单元设室外给水引入管,在单元入口处做室外地下水表井,各户水表集中设置在水表井内。
2、排水
项目设计住宅厨房和卫生间分别设排水立管,卫生器具排水经横支管排入立管,立管在首层汇合成横干管排出室外,首层卫生间排水单独排出室外。排水立管设伸顶透气,隔层设检查口。厨房不设地漏,卫生间及有洗衣机的卫生间前室设置地漏。住宅排水立管分别布置在厨房和卫生间内,二层以上排水横支管敷设在卫生间楼板下,首层排水支、干管埋地敷设。
项目区域内排水采取雨污分流制排水制,生活污水及配套商业建筑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经项目西侧的纬八路污水管网进入歙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中一级B标准后,最终排入练江。
3、供气
公租房居民生活燃气由开发区燃气管网集中供给。燃气由纬八路市政燃气中压管道接入,结合小区绿化布置调压柜。
4、其他
配电箱结合宅间绿地设置,每一栋或两栋楼设一处垃圾收集桶。
2.5 标准化厂房工程
1、设计方案
标准厂房是指在规定区域内统一规划,具有通用性、配套性、集约性等特点,主要为中小工业企业集聚发展和外来工业投资项目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的发展平台。歙县经济开发区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规划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服装纺织和食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根据规划主导产业的行业特征,为拟入驻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促进开发区的发展建设,本项目拟新建汽摩配机械产业基地标准化厂房1处。
项目选址位于皖赣铁路以北,经四路东侧区域,规划占地面积54.2亩,设计总建筑面积45000m2。设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5-1,总平面布置见图2-5-1。
表2-5-1 汽摩配机械产业基地标准化厂房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1 占地面积 m2 36143.6
2 建筑面积 生产车间 m2 42100
综合楼 m2 2700
辅助建筑 m2 200
4 建筑密度 % 58.45
5 容积率 / 1.245
6 绿地率 % 11.68
2、建设内容
本项目标准化厂房设计以两层厂房为主,三四层为辅,内钢结构外砖混,每幢厂房长、宽根据设计不等,设计为丙级生产类别,要求达到二级耐火等级。综合办公楼设计为5层框架结构,一层标高4.5m,二至五层标高为3.6m,属丙级生产类别,二级耐火等级,无腐蚀特征,设计上采用瓷砖地面,内墙及天棚底面刷防霉涂料。内设办公室、大小会议室。
项目标准化厂房设计效果见图2-5-1,设计平面布置见图2-5-2。
图2-5-1 项目标准化厂房设计效果图
图2-5-2 拟建汽摩配机械产业基地标准化厂房设计总平面布置图
2.6 安置房(一期)工程
2.6.1 设计方案
随着歙县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开发区规划范围内的部分居民点需要进行拆迁。为保障被拆迁居民的利益,计划新建安置小区2处,分别是新民安置小区和东山营安置小区,用于安置开发区拆迁的居民。
本项目为开发区安置房(一期)工程,计划新建安置房160套,总计建筑面积16565m2。其中,新民安置小区8315m2(含住宅7995 m2,配套公建320 m2),东山营安置小区8250m2(含住宅7995 m2,配套公建255 m2)。安置房住宅楼拟采用砖混结构,现浇混凝土梁、楼板;塑钢窗(带纱扇)、木门;一门一户。建筑以六层为主,单户建筑面积的设计标准:以80~120m2为主要建设标准,体现“经济性、适用性”的原则。
2.6.2 公用工程
项目设计主要配套公用工程分述如下:
1、供水
项目设计供水系统包括生活给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等,设计供水压力0.28MPa。
项目供水采用市政自来水,由纬八路上市政自来水管网进水,进水管管径为DN150。给水管网在小区内成环布置,供给区内住宅和公建等的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供水方式采用下行上给式。住宅按单元设室外给水引入管,在单元入口处做室外地下水表井,各户水表集中设置在水表井内。
2、排水
项目设计住宅厨房和卫生间分别设排水立管,卫生器具排水经横支管排入立管,立管在首层汇合成横干管排出室外,首层卫生间排水单独排出室外。排水立管设伸顶透气,隔层设检查口。厨房不设地漏,卫生间及有洗衣机的卫生间前室设置地漏。
住宅排水立管分别布置在厨房和卫生间内,二层以上排水横支管敷设在卫生间楼板下,首层排水支、干管埋地敷设。
项目区域内排水采取雨污分流制排水制,生活污水及配套商业建筑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经开发区污水管网进入歙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中一级B标准后,最终排入练江。
3、供气
安置房居民生活燃气由开发区燃气管网集中供给。燃气管按单元分别引入,在一层集中设置燃气表箱。
4、其他
配电箱结合宅间绿地设置,每一栋或两栋楼设一处垃圾收集桶。
2.7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根据设计方案,本项目计划建设进度24个月,预计于2015年12月完成。